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网健康频道 > 太极拳 > 最新动态 > 正文

社科专家:中国武术可对治快节奏生活下身体机能衰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臣     编辑:沈小栋     2019-02-27 19:47 | |

  “加快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不仅是新时代国家层面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理论遵循,还是新时代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应坚守的鲜明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文化自信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承载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积淀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且始终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正向效能的中国武术,肩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载体使命更加重大。

  2017年1月,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通知,指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支持中华武术等中华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走出去”。2017年7月,中办和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通知,指出“要丰富和拓展人文交流的内涵和领域,打造人文交流国际知名品牌。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重点支持汉语、中医药、武术、美食、节日民俗,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代表性项目走出去”。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对中国武术给予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合作整体效益充分肯定,使作为中外人文交流合作民意基础的国际武术文化交流合作层次不断跃上新台阶。

  新时代,“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文化强国系列政策法规相继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武术接连被国家层面作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代表性项目,被给予前所未有的全方位行政力量支持。这使得中国武术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进入新阶段,呈现其“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载体效能。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武术就肩负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身体文化载体使命。如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期间,国术运动员凭借精湛的武艺,不仅改变了国外民众对国人的片面整体印象,而且消解了中外人文交流过程中,国人在公众场合所遭受的差别待遇。国术队队员用精彩绝伦的武术文化故事展演,在赢得了海外民众雷鸣般的掌声和发自内心的赞许的同时,更使得此次大会主办方决定让国术队在奥运会上作正式表演。而海外民众态度的转变,既源于武术运动员技术过硬的身体文化实践表达,又得益于中国武人对“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能生神”的工匠精神的执着追求,更是源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坚实支撑,借助武术运动员所展现的身械合一、形神兼备、意力自然等功臻化境的中华身体智慧,使海外民众发自肺腑地认同。

  在“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背景下,中国武术应在推动“一带一路”多元文化深度融合、彰显“讲好中国故事”独特符号能量、释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融通效益等中外人文交流环节,实现自身潜能的全景式释放,为新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提质增效。中国武术应作为国际人文交流与合作的先行官,把其透显的惠民利民的价值理念、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武以化人的教化思想等中华文化核心内容,以中华民族特有的身体文化表达方式,有序地呈现给海外民众。如“学拳以德行为先”所展现的“争斗而有礼让、有劲而不粗野、艺纯熟而不玄浮、情饱满而含蓄内向”的德艺统一的东方文明教化气质;武术站桩过程中“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天人合一的身体修行境界追求;技术实践求证中“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刚柔并济、内外合一”“形神兼备、体用两全”的内外兼修的体悟思想意识养成等向上向善文化精髓。中国武术具有突破语言、民族、地域等方面的局限,通过身体语言进行沟通,容易被受众接受并产生相应认知的独特优势,能够在跨国人文交流与合作中,跨越价值理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障碍,对“亲诚惠容、民心相通”作出突出贡献。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日益成为国际共识的新形势下,中国武术应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元文化深度融合,作为承载“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文化载体,在人文交流合作方面释放正向融通效能。这既是这个时代对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赋予的新型历史使命,又是中国武术自身适应时代发展所应具有的责任担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中国武术应助推中国价值、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等惠及世界民众,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合作领域全景式展现其独特身体智慧优势。

  中国武术还表现在它对世人“治未病”的健康功效,如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呈现的积极效益。中国武术所透显的中华文化智慧,如“动静互转”的气血调理之功、“内外合一”的身心修炼之法、“自然而不强为的运动规律”等蕴含阴阳互补哲学思想的武术功法习练理念,对当今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下因身体机能衰退所引发的多元化疾病,能够提供独具中国特色的身体锻炼方案。

  同时,中国武术还表现出对现实世界的诸多冲突、战乱、恐怖威胁等困难挑战的独特贡献。比如,中国武术在双方交流中所彰显的攻防对抗智慧,如“以逸待劳”的克敌之法、“点到为止”的御人之术、“拂袖而去”的实力考量等以谋略为上乘境界,所能达到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效益,对当今世界部分区域间存在的摩擦、争端、冲突等问题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中国武术应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理念深入海外民众心中,并产生文化认同效应。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先行者,中国武术应“以人为本”,进行因地制宜的创新性表达。中国武术还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而不同”价值理念,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协和万邦大格局中进行精准诠释。这样,中国武术才能有效增强海内外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而释放其对“和谐世界”宏伟愿景有序实现的独特中华身体智慧的载体能量。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武术深度国际化传播研究”(17ATY01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原标题:新时代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使命担当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