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常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表达了中国传统武术运动,对活动场地的要求不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也就是说只要牛可卧下的地块,即可习武练功。由于习武场地要求不高,适应广大民众的需求,有效地促进了拳系林立的武术运动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拳打卧牛之地”,虽指习武可在较小的、泥巴场地上进行,但从“卧牛之地”可习武的现象中,也可感受到武术传統文化痕迹。
传统拳种流派的拳术套路简单、短小,只要有块二、三平方米面积的泥地、水泥地、砖场地均可习武。如,船拳、永春拳、弹腿、形意、少林等,而拳种的基本功、单动作、组合动作、二人间的攻防实战等技术习练,乃至提高功力等练习,对习练场地大小多要求不高;传统武术门派的旧俗甚多,各拳派多以师徒传授、传承为主要形式,闭门修炼所谓“绝招” ,技术保守,阻碍了拳技的公开与交流,也形成了小范围、小场地、关门习练的习俗;历代,特别是以冷兵器主导战争的年代,为维护政权,統治者对民间习武多加以限制,习武者多以隐为主,少显露,亦无需大而公开的场地。尤其在古代、近代,乃至现代经济尚不甚发达的地方,不具备现代化的习武条件,“拳打卧牛之地”亦不少见。诸如70、80年代全国“武术热”之时,武风极盛的河南嵩山少林一地,虽“武馆”“武校”林立,但依然处处可觅“拳打卧牛之地”的踪迹。
随着社会的进步,武术技术的发展,“拳打卧牛之地”也不甚为人所提及。现今为培养武术尖端人才,为培养接班人所设,现代化的武术习练场馆纷纷兴建,羊毛地毯铺垫的武术场地设施已不算先进了。而随着经济的发达,人们对健身观、养身观的认识骤然增强,也有不少人群,进入了这一新型的习武场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习武人的与时俱进。然而,绝大多数的习武者囿于条件的限制,依然选择了“拳打卧牛之地”的传统习俗。
武术前辈也说“拳打卧牛之地”,可能还不仅仅是对习武场地大小的要求,或许有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笔者思索,似是对习武者应“持之以恒”的一种点化。现今习武既可选颇具现代化条件的场馆习练,也可选与大自然浑为一体的大地,乃至回归“卧牛”之地。但习武者不论选何场地进行练拳健身,只有做到 “持之以恒”,方可见效。
“持之以恒”,确不易做到,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否则会出现时断时续,不能坚持不懈习练的现象,那么收效不大,常此也会功亏一篑。前人强调要“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不论是在严寒酷暑、烈日风雨日,均应在室内外觅得“卧牛之地”进行习练。事实上只要有心,在阳台、走廊、客厅、甚至厨房隙间…均可选为习武地。
可见,民间所提倡在任何恶劣的条件下,寻“卧牛之地”进行“打拳”的意义,更在予提示后人习武、健身均要有“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强身壮体、磨炼意志…的效果。
注:本文摘自王培锟九段所著的《武林拾穗》,抗疫期间,希望武术爱好者坚持在家锻炼,身体健康。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