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南/摄
雨水是一年中的第二个节气,绵绵细雨开启了大自然新的轮回。每一颗种子,无论未来会长成亭亭玉树,还是参天大树,都在这时得到了滋养。对我来说,雨水节气是绿色的,是萌动的,是充满希望的。
雨水时节,我来到上海公益新天地园。在这里有一群小朋友正在接受人生中的第一次公益启蒙。
上海公益新天地园前身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远东最大的留养类慈善机构“新普育堂”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上海市儿童福利院所在地直至2001年
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对公益还是懵懵懂懂的。作为成年人,我也不敢说我比他们多明白了多少。这个词汇好像总落在表面,没有扎根到心里。这是为什么呢?我再次找到了活动的设计者吴金莺,与她聊聊看法。
吴金莺说:
她并不认为通过一场活动能让孩子们如何如何,很多家长对公益的认知也停留在卖穷哭惨。她就想让参加活动的小朋友有一个概念:公益还挺好玩的。
公益不是高大上的,也不是单纯的做好事。做好事是公益的子集。公益是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这个面才是公益。
做公益不一定你要有什么公益知识,可以在公益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来的。
听到这,我好像知道我为什么不能充分理解公益了。没有实践,又何谈理解呢?于是我找到了一位30年前就投身于公益事业的记者徐咏。1994年的春节,在徐咏等一批记者的策划下,上海举办了“”好心人,请您抱一抱孤儿“的活动,此活动反响热烈,后来还直接催生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诞生。
徐咏回忆说:当时她在青年报做记者,响应团中央号召,开始寻找哪里最需要人做志愿者,就想到了儿童福利院。保育室里,孩子看到人来就伸出双手,就是想要抱一抱。当时大部分参加的人都是普通人。很多家庭参加了这个活动以后觉得很受触动。之后还形成了定期的寄养。
徐咏认为,志愿者在中国是有传统的。人心向善本来就有,这个活动就是发扬挖掘出来。99年的时候她还在青年报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志愿者周刊,通过办活动推动志愿者制度建设。
现在的小孩子很小开始就做志愿者了,学校还给积分。其实是为了推广志愿者精神而设计的。志愿者不是简单的付出,你也会有收获。就像繁花里的爷叔,你帮他他帮你。与长者聊天你也会有收获。
提问:怎么鼓励普通人也做公益呢?
徐咏说:做了公益觉得自己很高尚。高尚感也是一种收获,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都有价值。
吴金莺总结:做公益能获得精神层面的愉悦。发工资的那一天你很愉悦,但是公益是另一种愉悦。为什么不让自己更快乐呢?
年轻人贡献出自己的时间和才能,让公益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这个春天,上海公益新天地园区给我们种下了一颗公益的种子,这颗种子也同样需要我们的浇灌与照料。因为它极具潜力长成一颗智慧大树,在未来给予我们很多的快乐与能量。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